双方同意离婚但是财产分割有异议,因财产分割有异议的离婚怎么处理

公诉网 411 人看过
核心提示:今天公诉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法律知识,涉及民事、婚姻、经济、合同纠纷、刑事辩护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免费帮大家提供法律咨询!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wWw.ShengXueLi.Com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怎么办理(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方面的法律

今天公诉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法律知识,涉及民事、婚姻、经济、合同纠纷、刑事辩护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免费帮大家提供法律咨询!

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

wWw.ShengXueLi.Com

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怎么办理(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方提出的离婚协议不公平怎么办?离婚协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协议离婚又称两愿离婚或登记离婚,我国《婚姻法》中称作双方自愿离婚,指婚姻关系因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解除的离婚方式。《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那么,一方提出的离婚协议不公平怎么办?离婚协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网友咨询:

我是女方,我想和他离婚,我目前没有工作,而且协议离婚上面男方提出来的是每月支付抚养费1千,而且还不能探望孩子,违约金10万,并且在我们生活的3年里他没有负担过我的经济

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崔亚红律师解答:

男方的行为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你可拒绝签订这样的离婚协议。

崔亚红律师支招

离婚协议注意事项

一、内容约定

1.离婚协议内容过于简单,不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协议约定:"双方同意离婚;女儿归男方抚养;财产已分割完毕,双方对此无异议。"子女抚养问题争议不大,即使有争议,也可以很容易通过法院解决。但财产问题却漏洞较大,"财产已分割完毕"意味着双方对财产的数额、分割的方案、分配的数目均已协议一致,并处置完结。但是,有哪些财产、如何进行分割协议当中却没有体现。这样,会产生两种对立的观点:

第一种,既然财产分割已完毕,说明财产已没有必要分割,在谁名下就归谁所有。

第二种,既然没有明确约定财产的具体项目和处理方式,应当视为约定不明没有分割,应当依法分割。

由于争议较大,难以协商,因此,一般解决的方法只能诉诸法院。

崔亚红,女,汉族,2000年考取律师资格证,2016年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2002年正式开始法律执业生涯,现为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崔亚红律师从事法律工作多年,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践经验,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秉承诚信、谨慎、勤勉、高效的执业理念,擅长婚姻家事、民事纠纷、金融、行政及传统法律事务,现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

崔亚红律师补充

2.离婚协议某些概括性条款的约定过于宽泛,可能会伤害弱势方

比如,协议约定:"男女双方名下的其他财产归各自所有"或"男女双方无其他财产争议"等。一般情况下,在协议离婚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建立在签订时双方已知对方财产情况下的意思表示,但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隐匿了房产或存款,而根据这一条款,就极有可能失去了索要胜诉的机会,因此,该条款风险性较大。

二、子女抚养费的约定和处理

律师建议可以约定抚养费给付到孩子18岁或独立生活为止。《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中规定,到孩子完成高中教育阶段时,父母就没有义务再对孩子进行抚养费的支付。但从现实情况看,上大学的阶段,甚至大学毕业后尚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阶段,父母资助的情况相当普遍。我们认为,在父母对抚养期限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父母抚养期限适用法定的高中教育阶段完毕后;在父母对抚养期限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适用父母的约定。比如,父母约定支付抚养费至孩子大学毕业止,若一方在孩子上大学后拒不履行,孩子有权向其主张抚养费用。实践中,很多当事人,特别是女方希望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来看,当事人的这种要求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法院判决或调解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的情况往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一方要求一次性支付;

2.另一方同意一次性支付;

3.另一方完全有一次性支付的能力;

4.不损害他人权益。

也就是说,如果另一方不同意一次性给付孩子的抚养费,法院很难支持一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

崔亚红律师补充

三、探望权的约定和处理

《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带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带孩子一方及其家人不得阻挠。在离婚协议中,探望权往往不被当事人所重视,只是在离婚协议中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望的时间、地点、方式有明确约定的不多,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律师建议起草离婚协议时,对于探望权往往这样书写:

双方婚生女/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出生)随女方生活,男方每月支付抚养费×××元,直到独立生活止。男方每月享有两次探望权,在每个月的单周五,根据女/子的意愿,在协议的地点探望女/子。遇有特殊情况,探望时间、方式由双方约定。

双方也可以约定由另一方将孩子周五接走,周六或周日送回,律师建议不妨再具体明确一下接送的具体地点和方式。

一般而言,每月探望的次数不宜过多,若探望过度频繁,会给双方带来很多不便,并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等孩子10周岁以上.具体探望的时间及方式,还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孩子的独立意志为转移。

崔亚红律师总结: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带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带孩子一方及其家人不得阻挠。在离婚协议中,探望权往往不被当事人所重视,只是在离婚协议中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望的时间、地点、方式有明确约定的不多,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夫妻闹离婚,孩子判给谁?沙盘疗法巧解抚养权争议

1

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常常令双方争执不下。如何给予孩子最大保障?用什么方法才能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将离婚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法律生活帮助》

2019年第6期

2019年5月的一天,乔欣欣将两个孩子送到了父母家。她没想到,法院真的将一双儿女的抚养权都判给了自己,之前的担心不会再困扰她了。

夫妻缘尽,争夺抚养权

乔欣欣与前夫王会斌原本感情不错,婚后他们生下一儿一女。因为两个孩子花费较多,夫妻俩希望找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就这样王会斌去了山西太原,乔欣欣则留在厦门。平时工作忙,乔欣欣就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看。

两地分居,让夫妻感情变淡。两年后,王会斌提出离婚。乔欣欣不想纠缠,便同意了。两人对财产分割没有异议,但对孩子的抚养权都不肯让步。乔欣欣认为,4岁和8岁两个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照顾,分开不利于孩子成长,应当都由她抚养。

王会斌则表示,如果孩子不能分开,抚养权就都归他,至少要有一个孩子与他生活。双方争执不下,便到厦门海沧区法院打起了官司。

打官司期间,王会斌将两个孩子接走,理由是观察孩子能否与自己迅速建立感情,此举让双方的关系进一步陷入僵局。为了缓解矛盾,主审法官要求两人将孩子带到法院,启动治疗性调解模式。由法官与心理咨询师共同对孩子进行心理测评,根据亲子关系评估结果,获知孩子内心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从而作出判决。

大女儿王璟从踏入法院的那一刻起,眼里就噙满泪水。她已经知道父母将要分开,但弟弟王睿浑然不觉,对游戏室的游乐设施兴趣十足。

治疗开始,心理咨询师建议父母双方与两个孩子共同参与游戏。王璟不参与,告诉心理咨询师,她爱爸爸也爱妈妈,不希望他们分开,她无法选择。而只有4岁的王睿,根本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摆弄玩具。

游戏测试,父母达共识

这种情况下,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他们开始共同参与了沙盘游戏。游戏环节设置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等人物,两个孩子要在沙盘中摆放各式玩具,构成沙盘作品。

半小时后,心理咨询师带来观察报告:王璟和王睿在沙盘作品中搭建了几处房子,每个房屋里都有姐姐、弟弟,可以看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十分依赖彼此。如果让他们分开,对彼此的伤害太大。心理咨询师建议,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彼此陪伴,不宜将两人分开。

同时,法官把评估过程和结果告知乔欣欣和王会斌,并建议一切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法官和心理咨询师的努力下,乔欣欣和王会斌从争夺各抚养一个孩子,到认同两个孩子需要在一起不能分开,初步达成共识。但两个孩子不分开,不代表解决了抚养权问题,双方都希望孩子能与自己生活。

法官告诉王会斌,由于两个孩子从小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王璟也已经上小学,如果现在让他们跟随他生活,不但成长环境有变化,两个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陌生环境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听了这些话,王会斌不再坚持,同意让他们继续跟随乔欣欣与外公外婆生活。他则可以在寒假、暑假期间将孩子接走,乔欣欣也同意配合。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还对乔欣欣和王会斌进行了亲职父母教育。王会斌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不再埋怨孩子的外公外婆教育失当,而是要求孩子爱外公外婆。姐弟俩的惶恐情绪逐渐平复。

抚养权归属,判决有参考

审理这个案子的法官芦絮表示,沙盘游戏治疗是在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由参与者选择一些玩具,在沙箱中摆放,从而构成沙盘作品。治疗者陪伴他们完成沙盘作品的制作,并通过对话,在理解作品象征意义的基础上,体验参与者的情绪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变化。

目前,这一方法主要运用在抚养权纠纷案件中。因为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通过科学评估治疗更能清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一般4岁至7岁的孩子,且其父母双方抚养条件相当的,法官会考虑运用“沙盘疗法”,根据亲子关系评估结果获知孩子内心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从而作出判决。此外,针对受到较大心理刺激、情绪波动大的孩子也会通过“沙盘疗法”,以缓解其紧张情绪,达到修复心理创伤的目的。

双(多)子女家庭离婚,与独生子女离婚面临更艰难的选择和判断,婚姻关系解体带来的问题更为复杂。独生子女面对的仅是亲子关系,双(多)子女家庭还面对着手足关系。抚养权主体虽是父母的权利,但权利内容却围绕孩子展开。所以,从父母的视角还是以孩子的最大化利益考虑权利归属,是抚养权案子首先应确定的前提。

从父母的权利视角,一人抚养一个孩子,虽分别保证夫或妻的亲子情感需求,但孩子们之间的情感需要没有被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而从孩子的权益保障视角,其既需要父母之爱,也需要手足之情,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兄弟姐妹在一起更有利于子女的人格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执行异议之诉中涉夫妻共同财产问题的处理

2007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首次针对执行救济问题设立了专门的诉讼,增加了执行复议和执行异议之诉等执行救济手段,从而确定了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制度。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也对执行异议之诉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执行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诉讼,其设立时间较为短暂,法律规定亦较为简单且笼统,不同法院间基于对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裁判尺度与裁判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写作目的旨在探讨和分析对执行异议之诉中涉夫妻共同财产问题的处理方法,以期统一类案的审查标准和规范裁判表述,最终达到配偶合法利益、债权人利益及审判公正与执行效率不同价值之间的动态平衡。

  一、执行异议案件涉夫妻共同财产存在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申请执行夫妻共同财产或非举债方配偶个人名下财产引发的涉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增长势头强劲,该类型案件引发了申请执行人债权与被执行人配偶物权等价值冲突,实体上涉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这一婚姻法与合同法交叉领域的热点争议问题,程序上涉及民事诉讼法领域中保全、审判、执行规范问题。比如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应属夫妻共有房屋不一定就登记为夫妻二人共有,而往往是登记在夫或妻一人名下。或者在夫妻二人离婚时,签订了离婚协议,房屋归某一方所有,但未进行变更登记的,这种现象在涉及第三人时可能引发各方的利益冲突。最典型的便是法院欲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而被执行人的配偶一方或已经离婚并分割财产的另一方却提出执行异议,主张房屋属于夫妻共有或者归已经离婚的一方所有。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围绕房屋权属又出现纠纷。存在以上情况时,能否采用实质主义判断不动产为夫妻共有,并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平衡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实现与夫妻不动产隐名共有人的共有物权。本文选取了芦山县法院审结的相关案件进行研究,虽然该类案件在本院的案件不多,占比不高,但案情复杂且典型。法官审理难度大,不易平衡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及被执行人配偶一方的物权。

  二、涉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审理情况

  各个审判机构及各个法官对该类案件的诉讼标的认识不一,导致不同审理思路和判决方案。总的来说,司法实践中大多出现以下处理方式。(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登记公示制度,采取外观形式主义进行权属判断,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生效原则来看,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即认定该不动产属于被执行人所有,法院可以继续采取执行措施,此种处理方式主要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利益。(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采取实质主义进行权属判断,根据房屋实际取得情况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共有,法院应当中止执行,此种处理方式主要在于保护被执行人配偶的物权利益。

  三、涉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原因。

  此类型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横跨实体法与程序法,实体法上不仅涉及婚姻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等领域,还牵涉到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异议前置、查封保全与审判监督程序等民事诉讼法领域,况且现行的相关规范性条文的操作性不强。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当事人提出的确认权利的诉讼请求,但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物权的归属以及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也涉及到物权登记公示效力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实体冲突。所以,此类纠纷急需有效的衔接婚姻法、物权法以及合同法等实体部门法,才能有效解决,但至今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审理该类案件。仅有《物权法》和《婚姻法》可以适用,但在理解和适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空隙,我国《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从以上条文内容来看,判断房屋的归属明显要适用《物权法》的规定。但是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来看,条文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列举出来,虽然房屋未被列举在内,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很显然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判断房屋的归属也需要使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那么《物权法》第九条中“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法律”是否包含以上所述的《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的,对此,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解释,留下了法律的空隙。总的来说,《物权法》没有规定“但书”的范围,而《婚姻法》的夫妻共有财产制度的对外效力并无涉及,这即是物权登记公示效力与夫妻共有财产制度之间的冲突的法律原因。

  (二)社会现实因素。

  夫妻共有的房屋仅登记在一方名下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亦与我国的房屋登记制度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实行住房改革时,许多职工购买单位出售的房改房时,单位一般会要求购房职工购买的房屋只能登记在本单位职工的名下。并未考虑到夫妻共有的原因,登记部门在登记的时候也忽略了这一情况,仍然予以登记,这些房屋虽然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很显然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就造成了夫妻隐名共有的现象十分普遍。《物权法》实施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进行了共有登记。另外,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时候,很多女方要求房产证上写自己的名字,而实际出资人是男方或者双方共同出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是造成了物权的实际归属难以通过登记公示的表面来进行认定。

  (三)制度原因。

  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属于新类型案件,可以参考援引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及指导案例比较少,法官对此类案件定位不准确,法院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审判、执行、监督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畅,效率低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规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由执行法院管辖。”该条文明确了执行异议之诉由执行法院专属管辖。但是随着现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财物流动性加强,并不局限在某一处,流动的频繁,导致了当事人的选择多样化,导致了许多执行财产所在地、被执行人经常居住地、一审案件管辖地处于不同地区的现象,衍生出各法院间的管辖冲突等。另外,许多基层法院立案时并不以执行异议之诉为案由,而是立为确权之诉、给付之诉或者侵权之诉,导致案件分散至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审理。也就造成了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的混乱局面。

  四、执行异议之诉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案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一)审查申请执行人是否为善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该条文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其司法解释(一)第十五条规定:受让人受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应当认定受让人为善意。真实权利人主张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此种情况下,只要第三人时善意的,即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也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和稳定。

  (二)申请被执行人与其配偶是否恶意串通逃避债务。

  为了明确被执行人夫妻是否存在恶意串通逃避债务,可以通过设置举证责任,审查被执行人夫妻进行共有登记过程中是否存在客观障碍,是否有怠于行使权利以及是否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通过离婚,将债务完全归于借款名义人一方的方法来识别被执行人夫妻是否属于恶意。如果存在恶意情形,就应该优先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债权,而对于被执行人配偶的共有权则不予保护。以此方法来看,被执行人配偶若存在恶意情形,对其执行异议之诉则不予保护,反之则予以支持。即便是在现在各种法律衔接之中有空隙的情况下,这种办法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五、对此类案件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诚信建设。

维护公正高效的市场交易秩序,同时也要平等的保护被执行人配偶的合法权益,平衡双方的利益是此类案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把维护诚实信用作为民商事审判的重要目标和价值取向,通过发挥审判职能的作用,加强对诚实守信一方的保护,对违约行为的制裁和惩罚,维护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对于恶意串通逃避债务的夫妻不予保护,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对于恶意第三人则不予保护,此时则需要维护被执行人配偶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案件实体审查,积极依职权主动介入案件基本事实的调查。

(1)《物权法》的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对明晰产权界限、保障财产安全、促进交易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外交易关系中,应当以登记作为判断不动产权属的原则。权利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权利,并且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较低的成本。当不动产登记情况与实际不符时,真实权利人可以向登记机关请求更正登记,但真实权利人并未要求变更登记导致的登记与实际情况不符,若无其他特殊情况,则属于真实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对自己权利的放任。因此物权法司法解释第十六条第二款将证明不动产受让人存在重大过失的举证责任分配给真实权利人。(2)关于足以排除执行的异议标的物实体权属的认定上,在未审查该债务是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执行标的是否为夫妻共有财产的情况下,查封、扣押、冻结非举债方配偶名下资产,后者以其属于个人财产为由提起执行异议,一般应审查执行异议标的物的权属以及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若确属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应支持非举债方的异议申请。但笔者认为,此处应注意附担保物权的债权及具有其他优先受偿权的债权并不能排除执行,仅仅有权对执行后所获得的价款优先受偿。(3)调查案件的基本事实,首先应重点审查基础法律关系是否真实存在,不能因被执行人自认而免除案外人举证责任,而应当全面合理审查案外人所主张的实体权利、履行交付证据、主观过错等事实。在审查中一旦发现疑点,应合理引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或者申请鉴定。其次,要详细的审查执行异议标的物实际使用情况、支付方式、价款流向等交易的关键细节,全款付清的涉及巨大数额的资金的票据,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银行转账凭证等补强证据,对现金支付要采取更为严格的认定标准。对于执行异议标的物实际占有情况,可以通过走访等方法予以认定。对于多个债权人的系列案件,应特别审查以物抵债等行为是否严重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由于人数众多,要避免引发群体性纠纷。

  (三)综合适用法律。

此类案件适用的法律应当是证明其享有能够阻却执行行为的排他性实体权利所依据的《物权法》、《合同法》等,以及其他符合法定要件可以排除执行的规定和条款。另外,对于执行异议标的物登记公示是够存在客观障碍,被执行人夫妻是够存在恶意串通规避执行等问题的认定,又需要综合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的规定和《物权法》第106条的善意取得制度。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也应综合适用,在目前此类案件立法尚较为薄弱的背景下,仍可作为判断阻却执行及支持案外人诉请的法律依据。

  (四)完善程序对接。

(1)加强立案、审判、执行之间的联系。构建立审执联系机制,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的联络机制。审理法官需要通过执行法官才能更深入了解各方当事人争议关系、异议标的物状态等,执行法官也需要通过审判法官了解案件的最新处理情况,以便于调整执行行为。如此才能体现执行异议制度兼顾公正和效率。(2)建立审判法院和执行异议受理法院信息共享机制。更多的运用法院审判执行大数据进行信息共享及交换。以减少冲突裁判,杜绝恶意诉讼,真真实实的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3)变通管辖。执行异议之诉由执行法院专属管辖已不符合社会的现实状况。人们的财产所在地、被执行人经常居住地、行为实施地等多元化趋势要求此类案件的管辖应当结合协议管辖的双向灵活性的特点。确立以执行法院管辖为主,申请执行人与案外人在有管辖权的法院中协议管辖为辅的管辖规则。

  综上所述,涉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异议之诉引发了债权人与被执行人配偶之间的实体权利冲突,司法必须平衡各方当事人不同利益以及审判公正与执行效率之间的价值冲突,以期最终达到保护被执行人配偶的合法权益、债权人利益以及社会交易安全之间的整体平衡。

2007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首次针对执行救济问题设立了专门的诉讼,增加了执行复议和执行异议之诉等执行救济手段,从而确定了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制度。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也对执行异议之诉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执行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诉讼,其设立时间较为短暂,法律规定亦较为简单且笼统,不同法院间基于对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裁判尺度与裁判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写作目的旨在探讨和分析对执行异议之诉中涉夫妻共同财产问题的处理方法,以期统一类案的审查标准和规范裁判表述,最终达到配偶合法利益、债权人利益及审判公正与执行效率不同价值之间的动态平衡。

  一、执行异议案件涉夫妻共同财产存在的现实情况

  近年来,申请执行夫妻共同财产或非举债方配偶个人名下财产引发的涉夫妻共同债务纠纷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增长势头强劲,该类型案件引发了申请执行人债权与被执行人配偶物权等价值冲突,实体上涉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这一婚姻法与合同法交叉领域的热点争议问题,程序上涉及民事诉讼法领域中保全、审判、执行规范问题。比如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应属夫妻共有房屋不一定就登记为夫妻二人共有,而往往是登记在夫或妻一人名下。或者在夫妻二人离婚时,签订了离婚协议,房屋归某一方所有,但未进行变更登记的,这种现象在涉及第三人时可能引发各方的利益冲突。最典型的便是法院欲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而被执行人的配偶一方或已经离婚并分割财产的另一方却提出执行异议,主张房屋属于夫妻共有或者归已经离婚的一方所有。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围绕房屋权属又出现纠纷。存在以上情况时,能否采用实质主义判断不动产为夫妻共有,并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平衡申请执行人债权的实现与夫妻不动产隐名共有人的共有物权。本文选取了芦山县法院审结的相关案件进行研究,虽然该类案件在本院的案件不多,占比不高,但案情复杂且典型。法官审理难度大,不易平衡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及被执行人配偶一方的物权。

  二、涉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审理情况

  各个审判机构及各个法官对该类案件的诉讼标的认识不一,导致不同审理思路和判决方案。总的来说,司法实践中大多出现以下处理方式。(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登记公示制度,采取外观形式主义进行权属判断,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生效原则来看,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即认定该不动产属于被执行人所有,法院可以继续采取执行措施,此种处理方式主要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利益。(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采取实质主义进行权属判断,根据房屋实际取得情况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共有,法院应当中止执行,此种处理方式主要在于保护被执行人配偶的物权利益。

  三、涉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原因。

  此类型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横跨实体法与程序法,实体法上不仅涉及婚姻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等领域,还牵涉到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异议前置、查封保全与审判监督程序等民事诉讼法领域,况且现行的相关规范性条文的操作性不强。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当事人提出的确认权利的诉讼请求,但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物权的归属以及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也涉及到物权登记公示效力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实体冲突。所以,此类纠纷急需有效的衔接婚姻法、物权法以及合同法等实体部门法,才能有效解决,但至今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审理该类案件。仅有《物权法》和《婚姻法》可以适用,但在理解和适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空隙,我国《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从以上条文内容来看,判断房屋的归属明显要适用《物权法》的规定。但是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来看,条文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列举出来,虽然房屋未被列举在内,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很显然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判断房屋的归属也需要使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那么《物权法》第九条中“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法律”是否包含以上所述的《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的,对此,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解释,留下了法律的空隙。总的来说,《物权法》没有规定“但书”的范围,而《婚姻法》的夫妻共有财产制度的对外效力并无涉及,这即是物权登记公示效力与夫妻共有财产制度之间的冲突的法律原因。

  (二)社会现实因素。

  夫妻共有的房屋仅登记在一方名下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亦与我国的房屋登记制度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实行住房改革时,许多职工购买单位出售的房改房时,单位一般会要求购房职工购买的房屋只能登记在本单位职工的名下。并未考虑到夫妻共有的原因,登记部门在登记的时候也忽略了这一情况,仍然予以登记,这些房屋虽然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很显然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就造成了夫妻隐名共有的现象十分普遍。《物权法》实施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进行了共有登记。另外,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时候,很多女方要求房产证上写自己的名字,而实际出资人是男方或者双方共同出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是造成了物权的实际归属难以通过登记公示的表面来进行认定。

  (三)制度原因。

  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属于新类型案件,可以参考援引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及指导案例比较少,法官对此类案件定位不准确,法院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审判、执行、监督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畅,效率低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规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由执行法院管辖。”该条文明确了执行异议之诉由执行法院专属管辖。但是随着现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财物流动性加强,并不局限在某一处,流动的频繁,导致了当事人的选择多样化,导致了许多执行财产所在地、被执行人经常居住地、一审案件管辖地处于不同地区的现象,衍生出各法院间的管辖冲突等。另外,许多基层法院立案时并不以执行异议之诉为案由,而是立为确权之诉、给付之诉或者侵权之诉,导致案件分散至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审理。也就造成了裁判尺度不统一,类案不同判的混乱局面。

  四、执行异议之诉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案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一)审查申请执行人是否为善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该条文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其司法解释(一)第十五条规定:受让人受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应当认定受让人为善意。真实权利人主张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此种情况下,只要第三人时善意的,即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也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和稳定。

  (二)申请被执行人与其配偶是否恶意串通逃避债务。

  为了明确被执行人夫妻是否存在恶意串通逃避债务,可以通过设置举证责任,审查被执行人夫妻进行共有登记过程中是否存在客观障碍,是否有怠于行使权利以及是否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通过离婚,将债务完全归于借款名义人一方的方法来识别被执行人夫妻是否属于恶意。如果存在恶意情形,就应该优先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债权,而对于被执行人配偶的共有权则不予保护。以此方法来看,被执行人配偶若存在恶意情形,对其执行异议之诉则不予保护,反之则予以支持。即便是在现在各种法律衔接之中有空隙的情况下,这种办法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五、对此类案件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诚信建设。

维护公正高效的市场交易秩序,同时也要平等的保护被执行人配偶的合法权益,平衡双方的利益是此类案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把维护诚实信用作为民商事审判的重要目标和价值取向,通过发挥审判职能的作用,加强对诚实守信一方的保护,对违约行为的制裁和惩罚,维护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对于恶意串通逃避债务的夫妻不予保护,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对于恶意第三人则不予保护,此时则需要维护被执行人配偶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案件实体审查,积极依职权主动介入案件基本事实的调查。

(1)《物权法》的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对明晰产权界限、保障财产安全、促进交易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外交易关系中,应当以登记作为判断不动产权属的原则。权利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权利,并且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较低的成本。当不动产登记情况与实际不符时,真实权利人可以向登记机关请求更正登记,但真实权利人并未要求变更登记导致的登记与实际情况不符,若无其他特殊情况,则属于真实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对自己权利的放任。因此物权法司法解释第十六条第二款将证明不动产受让人存在重大过失的举证责任分配给真实权利人。(2)关于足以排除执行的异议标的物实体权属的认定上,在未审查该债务是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执行标的是否为夫妻共有财产的情况下,查封、扣押、冻结非举债方配偶名下资产,后者以其属于个人财产为由提起执行异议,一般应审查执行异议标的物的权属以及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若确属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应支持非举债方的异议申请。但笔者认为,此处应注意附担保物权的债权及具有其他优先受偿权的债权并不能排除执行,仅仅有权对执行后所获得的价款优先受偿。(3)调查案件的基本事实,首先应重点审查基础法律关系是否真实存在,不能因被执行人自认而免除案外人举证责任,而应当全面合理审查案外人所主张的实体权利、履行交付证据、主观过错等事实。在审查中一旦发现疑点,应合理引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或者申请鉴定。其次,要详细的审查执行异议标的物实际使用情况、支付方式、价款流向等交易的关键细节,全款付清的涉及巨大数额的资金的票据,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银行转账凭证等补强证据,对现金支付要采取更为严格的认定标准。对于执行异议标的物实际占有情况,可以通过走访等方法予以认定。对于多个债权人的系列案件,应特别审查以物抵债等行为是否严重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由于人数众多,要避免引发群体性纠纷。

  (三)综合适用法律。

此类案件适用的法律应当是证明其享有能够阻却执行行为的排他性实体权利所依据的《物权法》、《合同法》等,以及其他符合法定要件可以排除执行的规定和条款。另外,对于执行异议标的物登记公示是够存在客观障碍,被执行人夫妻是够存在恶意串通规避执行等问题的认定,又需要综合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的规定和《物权法》第106条的善意取得制度。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也应综合适用,在目前此类案件立法尚较为薄弱的背景下,仍可作为判断阻却执行及支持案外人诉请的法律依据。

  (四)完善程序对接。

(1)加强立案、审判、执行之间的联系。构建立审执联系机制,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的联络机制。审理法官需要通过执行法官才能更深入了解各方当事人争议关系、异议标的物状态等,执行法官也需要通过审判法官了解案件的最新处理情况,以便于调整执行行为。如此才能体现执行异议制度兼顾公正和效率。(2)建立审判法院和执行异议受理法院信息共享机制。更多的运用法院审判执行大数据进行信息共享及交换。以减少冲突裁判,杜绝恶意诉讼,真真实实的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3)变通管辖。执行异议之诉由执行法院专属管辖已不符合社会的现实状况。人们的财产所在地、被执行人经常居住地、行为实施地等多元化趋势要求此类案件的管辖应当结合协议管辖的双向灵活性的特点。确立以执行法院管辖为主,申请执行人与案外人在有管辖权的法院中协议管辖为辅的管辖规则。

  综上所述,涉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异议之诉引发了债权人与被执行人配偶之间的实体权利冲突,司法必须平衡各方当事人不同利益以及审判公正与执行效率之间的价值冲突,以期最终达到保护被执行人配偶的合法权益、债权人利益以及社会交易安全之间的整体平衡。

GongSU.Net公诉网提供法律问题咨询,法律知识查询,律师查询,律所查询,裁判文书查询,法律法规查询,代理诉讼,文书合同范文,仲裁,公证等服务。

相关内容